分享到:
当前位置: 政策解读 > 内容

注意:“禁养”不是一头不养!这点都搞不清还养什么猪?

发布时间:2019-08-12 09:24     来源: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
【字体: 】     打印

 

我国从环保的角度出发,

畜禽养殖划分了禁养区、限养区,

同时也制定了清理整治方案,

一大批不合规的养殖场(户)面临关闭。

在养殖新政实施的这几个年头里,

许多养殖户一直心存疑惑:

到底什么是禁养区、限养区?

“禁养”是不是一头不养?

“禁养”不是一头不养!

些地方在推行畜禽养殖禁养、限养过程中,将禁养区里的所有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全部清理,甚至达到一头都不能养的地步,即使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环保达标的养殖户也难幸免,让养殖户们心存疑惑,无所适从。之所以会出现“一头都不让养”的局面,有以下几个因素:

1片面认知

提到畜禽养殖,人们就会把它和污染联系在一起,养殖和污染似乎已经划上了等号。而实际上种养结合的小养殖户,对畜禽废弃物利用是非常充分的,它和通常意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有本质区别。

2概念不清

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废水、沼液等不是污染物,而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可以利用好的。

3走极端

有的地方为实现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随意限制、禁止建设畜禽养殖场(区)。

在这里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禁养区并非禁止一切畜禽养殖活动!

以生猪为例,禁养区内养猪规模为年出栏量50头以下的养殖户,并不在清理范围内。

不该禁止的地方不能禁!

1不该禁的地方坚决不禁

各个地方要科学的划定禁养区,防止盲目扩大养殖范围,禁养区必须按照标准来划定,避免只要环境不要生产的极端做法。

2该禁止的地方要坚决禁

在重要的水源地区,风景名胜区,城镇居民区等。在这些地方或者周边的养殖场该拆除的要给予拆除,该搬迁的要搬迁。但是要保护养殖户的合法权益,要对拆迁做出补偿。地方政府要积极帮助养殖户落实养殖用地,并对养殖户进行指导按照环保的要求来发展生产。

3支持养殖场户的产业升级转型

对养殖场实现绿色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不是短期能解决的,所以需要一定的时间。要对养殖场进行转型升级,以可持续发展为主。

禁养后的几点建议

1提升养殖场

想要生存,就得进步。农民要对养殖场的规模、粪便处理、日常管理上都要进行改进和提升,要按照标准化来进行,这样才能顺应改革的大潮。

2跳出禁养区

如果你的养殖场就在禁养区内,与其等着受罚,不如主动配合进行搬迁,趁早离开这里,寻求新的发展。

3转型

转型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可以考虑在原来养殖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说不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呢?

 

来源:农民日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