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政策解读 > 内容

初心与使命 乡村治理也要敢于创新

发布时间:2019-07-19 09:04     来源: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
【字体: 】     打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他做出的一系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第七篇

乡村治理也要敢于创新

李明

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三农”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

01

今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强调加强党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镇和村为农服务能力。农村的社会环境好不好,关系到农民的日常生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有哪些具有创新意义的重要论述?

李明:

乡村治理是我们国家治理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他说,农村改革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也是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理念。他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机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02

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法治、自治与德治的关系?

李明:

这个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农村的法制程度比较低,法治意识相对薄弱。中国传统的农村,不是靠法治,而是靠一般的乡规民约,大家约定俗成来处理矛盾和纠纷。

现在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地区存在的传统社会的乡规民约,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那么现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特别强调自治。这是一个基础,一个根基,是法治和德治的保障。要争取村里边的事情大家来协商解决,有一些属于法律范畴的问题,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

此外,在新形势下,乡村治理对农村“两委”干部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村党组织书记由县级党委备案管理制度,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同时还要把农村的人才纳入到我们国家人才管理的条例里边,农村“两委”干部都属于人才的范畴,政策能不能在基层落实,全靠他们。因此,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素质,也是在乡村治理中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

 

 

来源:三农中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