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政策解读 > 内容

解读《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农民的新时代来临!

发布时间:2018-10-10 16:43     来源: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
【字体: 】     打印

北京商干院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发布,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先,农业复兴和国家振兴农业的大爆发期也即将来临。这一规划的公布,也传递出了非常多的信息,其中以七方面内容为重点,展开了对农民新时代的解读。

01部分农村将搬迁撤并

《规划》提出,要将乡村打造成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各地要因地制宜对农村布局进行优化。对于部分生存条件恶劣、人口流失严重的村落,要进行居民搬迁和村庄撤并,将土地复垦或还绿。这就意味着,优化布局后的农村,将更有利于土地的集中利用,土地流转市场也将增加一大批地源。

02优化农业产区布局,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农业资源优势,来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比如说东北适合打造成“粮肉奶综合供应基地”,长江中下游适合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生产”。换句话说,就是要大力推行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特别是鼓励“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这些目标,只有加强土地流转才能实现。

03让农民变股东

《规划》第十三章第三节提出,要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转变为让普通农户能够受益的资产,将集体资产量化为股权,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除了集体资产外,今后农民手里的可变现、可经营的资产还包括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这些资产既可以流转,也可以与工商资本联合经营,还可以抵押贷款,实现处置自由。而有了确权证书的保障后,农民流转土地不再有后顾之忧,为土地流转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04加大补贴力度,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都是“乡村振兴战略”重点鼓励的对象。《规划》提出要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农业项目,并且对规模化使用现代化农业设备的项目加大补贴支持力度,可以预见未来5年农村土地交易的需求量会猛增。

05挖掘农业的多重功能与价值

《规划》第十六章第一节指出,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趋势,各地要深入挖掘农业的多重功能与价值,也就是说农业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粮食生产,还要进行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重功能的开发,并且推动农业、加工业、旅游业融合发展。要挖掘农业的多重功能,就必须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需要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的支持。

06支持农业产业园开发

《规划》第十六章第三节提出,要积极打造农业发展的新载体与新模式,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

07创新农村收益分享模式

要在农村加快推广“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受益+按股分红”、“订单收购+分红”等收益分享模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