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新世纪以来的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新举措?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会有哪些影响?快随小农菌来了解下!
中央一号文件是指什么?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往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1982年—1986年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2012年
中共中央连续几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013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
2014年
中央一号文件确定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5年
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6年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乡村振兴
【焦点】
城里人去农村买房有哪些红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随后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
一号文件提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但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
今年公布的中央
中央农办主任韩俊说,这不是让城里人到农村买房置地,而是要使农民的闲置住房成为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的载体。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表示,乡村振兴是要把农村闲置宅基地与农房等各种闲置资源激活,激活以后可以搞一些文化、旅游、休闲等开发,例如特色小镇的建设与乡村振兴就有紧密联系,但是去大量搞别墅的话,现有的政策是禁止的。
近年,国土资源部曾多次明确,城市居民不得到农村购买宅基地,按照法律和登记规则,城市居民是拿不到合法的产权。1月15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强调,“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的口子不能开。”
“‘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意味着‘去农村租房’更有保障。”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环境经济研究室主任余振国日前表示,宅基地“三权分置”对于打好脱贫攻坚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等都将发挥良好的推动作用。
农民进城后可否保留村里的房和地?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推进,进城落户和务工农民增多,大量宅基地长期闲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指出,放活宅基地的使用权,城市人参与到对宅基地的利用中,既能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改变农村空心化现象,又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
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表示,农民离开农村进城,但宅基地承包把使用权流转出去,资格权还在农民手里,大量闲置的宅基地流转出去产生的收益使得农民在城里生活更有保障,而城市的资本也能进入村庄。
魏后凯表示,现在农民增收主要靠到城里去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增收难度不断加大,需让农民的增收更多地依靠农业、农村。“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既能保障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又能够激活资源,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发展现代农业。
农村基层干部腐败和作风问题怎么查处?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加大基层小微权力腐败惩处力度。
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在专家看来,这是对农民群众呼声高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2017年12月28日—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
郑风田表示,现在中央大批资金要进入村庄,如何加强对村干部的腐败管理成为重要的问题。因为钱要通过村干部向下分配,村干部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把资源不公平地分配。
“农村的有些工作看着很小,实际上可能侵害了农民的利益。”魏后凯说,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把“责权利”搞清楚,对保护农民合法利益有好处。
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的作风问题。
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外,各部门一律不准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同时,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堡垒,持续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等。
【重要举措】
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定制农业;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
“如果像以前一样的农耕,面朝黄土背朝天,很多人就不愿意干了。”魏后凯说,“全面激活农村的资源、要素、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主体首先要把农民积极性要调动起来,还有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主体,都要调动起来。
魏后凯补充说,所以一定要结合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结合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来推进农业的建设。培育一批懂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用现代发展手段进行生产、有比较稳定和较高的收入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
乡村经济要多元化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乡村经济要多元化发展。
培育一批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鼓励在现存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鼓励工商资本下乡
文件同时,提出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
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要破解人才短缺、资金短缺、农民增收难三大难题。
魏后凯表示,乡村振兴要大量资金,但农村现在资金短缺,投融资的渠道比较单一,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一般的资本不愿意去,需建立多元化、低成本、广覆盖的投融资机制。
拓展农业的生态功能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同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人才是乡村振兴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现在农村的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一定要鼓励城市各种各样人才到农村去。”魏后凯说。
魏后凯指出,通过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尤其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的资源、要素、主体,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
主办单位: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
联系电话:0315-2823135
ICP备案:冀ICP备13009492号 网站标识码:1302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