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2019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0-05-09 17:20     来源: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
【字体: 】     打印

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

2019年工作总结

 

2019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供销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跟着党委政府干、围着三农转”这一根本遵循,大力实施改革强社、开放办社、项目立社、实干兴社四大主体战略,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精神,争当全国改革排头兵。年初召开系统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改革领导小组作用,广泛开展调研督导,着力推动改革落实。坚持抓重点、抓关键,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在土地托管、基层组织建设、农村产权交易、鲜活农产品流通、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5月9日,市社主任蔡春奎同志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邀请,到河北正定参加中央组织部委托举办的“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题研究班”,为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县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介绍唐山供销改革经验,获得广泛好评。8月2日,成功承办首届“全国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论坛”,蔡春奎同志作主旨发言。市供销社蝉联“省社综合业绩考核优胜单位”一等奖,排名第一位,在全省系统重点改革工作督察考核中,位居“优秀”档次,再度被市委深改委评为改革先进单位,改革经验被《人民日报》《河北日报》《中华合作时报》等媒体刊登40余次。全国总社经济发展改革部、陕西、湖南、黑龙江等地分别到唐山参观考察供销改革。

二、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发展质量

1.基层供销社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在连续三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提升年、规范年活动基础上,今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年活动,印发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着力推进县级供销社、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打造以“四社一中心”为支撑的新型供销社组织体系。177个基层社在发展理念、组织体系、经营服务、治理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销售额占全市系统比重达到80%以上。乡镇基层社实现全覆盖,率先在全省注册成立4家村级基层供销社。培育省级标杆县级社3家、基层社7家、农民合作社7家;全国总社百强县级社、基层社标杆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到7家、20家、13家。遵化市基层供销社改造经验被国家发改委《改革内参》刊登。

2.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加快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5516家,覆盖100%的行政村,全国总社“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达到93家。积极配合省社开展城乡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融入全省系统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滦州市已经与省供销商贸公司签约,迁安市试点方案经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开平区专门组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培训班,玉田县等5个县(市、区)政府领导带队,到定州学习经验。

3.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全市各级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各类区域型联合社190个,产业型联合社69个。强化联合社十项服务,出台《2019年强化联合社十项服务,广泛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确定2019年为“联合社十项服务强化年”,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下发《考核办法》,促进联合社工作有序开展。经考核筛选,评定4个县级、17个乡镇级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全市典型示范。积极做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金融风险防控和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工作,组织和督导各县(市)区供销社,对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下发风险防控提示函,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三、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

坚持为“三农”服务根本宗旨,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在土地托管、农村电商、产权流转、金融服务等领域广泛开展为农服务活动,努力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彰显供销新作为。

1.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广泛开展土地托管服务,出台《推进土地托管服务的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服务主体,引导社有企业,当好土地托管主力军。采取土地托管、以销定产、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储、销等“保姆式”“菜单式”系列化服务,土地托管面积257万亩,比上年增长54%,土地流转52万亩,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农机服务232万亩,组建庄稼医院487家。乐亭古河乡供销社原野水稻专业合作社在托管1.8万亩稻田基础上,开发出300亩优质地块作为“稻田认养”,消费者可以亲自耕作管理,也可全程委托合作社管理,通过手机APP即可全程监控认养地块的水稻长势,把传统农业资源拓展为休闲旅游资源,增加了社员收入,新华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报道。

2.推广唐山“农权贷”“政银社户保”金融惠农模式。建设全省一流的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形成“交易鉴证、抵押登记、抵押担保、产权评估、履约保险、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产处置”为一体的全业务链农村产权金融服务平台,全市19个县(市、区)实现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全覆盖,建立乡镇服务站189个,村经纪人5018人,实现省、市、县三级业务联网。明确“三全、四有、六统一”标准,办理交易业务877宗。与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打造“农权贷”金融惠农模式,稳步推进“政银社户保”试点,积极参与市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运营,缓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全国供销社改革发展论坛”专题就唐山产权交易模式进行调研推广。

3.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电商网络融合发展,形成网上交易、储藏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运营,全力打造“网上供销社”,逐步解决为农服务“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成立专业电子商务公司18个,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43个、专业合作社344个,自建电子商务平台13个,8个平台与全国总社“供销e家”对接。依托第三方平台开馆102家,培训电商人员1979人,发展社区电子商务站2268个。

4.继续抓好扶贫脱贫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市供销社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积极组织、扎实推进扶贫脱贫工作。及时督导各县(市)区供销社与扶贫部门有效对接,充分掌握当地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和走访慰问等活动。对接72个销售网点,帮助对口支援的新疆且末县销售红枣600多万元。组织贫困户参加第二十三届中国(廊坊)农产品交易会,开拓产销对接渠道。与40家涉及贫困户的农民合作社开展产销对接,在社区生鲜店设立30个“扶贫专柜”,帮助解决滞销、难销农特产品6万公斤,为贫困户增收近30万元。利用电商平台,为贫困户销售香白杏、烟薯、板栗等累计达23万单。

四、完善供销集团管控运营,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升级

全面开展“集团改革突破年”活动,出台《落实市社出资人职责、强化集团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理顺社企关系,完善大资本、大财务、大人力管控体系建设,促进集团迅速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1.经营网络不断健全。对农资、农产品、日用品、再生资源、食盐等流通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建立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废旧物资回收”于一体的现代流通网络。全市24个农资配送中心、2260个农资配送网点,优质化肥供应量占市场份额的70%以上;1372家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网络。市供销社面向服务“三农”成立的农业开发投资公司、惠农网络运营公司等在为农服务中的作用初步显现。

2.管理体制日益完善。健全集团领导班子,明确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确定了集团各部室职责分工。结合实际,制定规范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加强社属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审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坚持底线思维,全力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增强金融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专项资金风险的管控能力和预防水平,制定工作方案,排查风险隐患,确保系统稳健运行;加强法律风险防控,聘用常年法律顾问,推进依法治社,维护合法权益;防范化解安全生产风险,落实管理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纠正“四风”和作风纪律专项整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职工队伍。全市系统保持和谐稳定局面,为推动供销社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3.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科创中心项目成立专门项目部,正在推进招投标工作,全力推进开工建设;供销社区生鲜店承接7家直营店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并通过商务部门验收;花乡果巷特色小镇加快推进智能温室、水韵乐园等基础设施,4A级景区创建已通过专家初审,开展音乐节、梨花节、牡丹节等宣传活动,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翔云大厦已完成配电室工程基础性工作,全力推进消防、给排水等施工;丰润生姜交易市场,打造“丰润大姜”地理标志产品,年交易量8万吨;电商运营平台与3家一线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增加线上销售新品;唐山供销特来电新能源,推进与多家新能源及大型物流企业对接洽谈,在全市建成充电站231座,充电桩2325个,充电量243万度,市场占有率超8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