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19-09-30 16:36     来源:唐山市供销合作总社
【字体: 】     打印

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供销社牢牢把握“跟着党委政府干、围着三农转”这一根本遵循,大力实施改革强社、开放办社、项目立社、实干兴社四大主体战略,持续深化综合改革,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被省供销社评为综合业绩考核优胜单位一等奖,名列第一位。

一、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精神,争当全国改革排头兵。年初召开系统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充分发挥改革领导小组作用,广泛开展调研督导,着力推动改革落实。坚持抓重点、抓关键,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在土地托管、基层组织建设、农村产权交易、鲜活农产品流通、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今年5月9日,市社主任蔡春奎同志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邀请,到河北正定参加中央组织部委托举办的“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专题研究班”,为全国近30个省(市、自治区)的县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介绍唐山供销改革经验,获得广泛好评。市供销社再度被市委深改委评为改革先进单位,改革经验被《人民日报》《河北日报》《中华合作时报》等媒体刊登20余次。全国总社经济发展改革部、陕西、湖南、黑龙江等地供销社纷纷到唐山市供销社参观考察综合改革工作。

二、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发展质量

1.基层供销社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连续4年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提升年、规范年、创新年活动,坚持不懈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年活动,制定下发了《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考核办法》,着力推进县级供销社、基层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打造以“四社一中心”为支撑的新型供销社组织体系。强化县级供销社的行业指导、组织建设、教育培训等职能,加强乡镇基层供销社建设水平,目前已培育4个全国系统百强县级社,11个基层社标杆社,数量均居全省首位。加快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站)建设,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已发展12个县级、160个乡镇级农村综合服务中心,4878个农村综合服务站,市级中心正在加快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农村综合服务网络初步成型。积极开展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站)星级创建活动,已培育60个星级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站)。积极配合省供销社在乐亭开展试点,融入全省系统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体系建设。

2.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全市各级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各类区域型联合社190个,产业型联合社69个。强化联合社十项服务,出台《2019年强化联合社十项服务,广泛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意见》,确定2019年为“联合社十项服务强化年”,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下发《考核办法》,促进联合社工作有序开展。经考核筛选,评定4个县级、17个乡镇级供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全市典型示范。积极做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金融风险防控和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工作,组织和督导各县(市)区供销社,对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合作社及联合社下发风险防控提示函,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三、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

坚持为“三农”服务根本宗旨,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在土地托管、农村电商、产权流转、金融服务等领域广泛开展为农服务活动,努力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彰显供销新作为。

1.推进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采取土地托管、以销定产、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为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耕、种、管、收、加、储、销等“保姆式”“菜单式”系列化服务。上半年,全系统土地托管面积达到190万亩,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万亩,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农机服务面积达到200万亩。乐亭古河乡供销社原野水稻专业合作社在托管1.8万亩稻田基础上,开发出300亩优质地块作为“稻田认养”,消费者可以亲自耕作管理,也可全程委托合作社管理,通过手机APP即可全程监控认养地块的水稻长势,把传统农业资源拓展为休闲旅游资源,增加了社员收入,新华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予以报道。

2.推广唐山“农权贷”“政银社户保”金融惠农模式。建设全省一流的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形成“交易鉴证、抵押登记、抵押担保、产权评估、履约保险、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产处置”为一体的全业务链农村产权金融服务平台。市供销社创新“农权贷”金融惠农模式,全市已办理“农权贷”业务15宗。确定迁西、滦州和曹妃甸为“政银社户保”试点,政府财政部门出资设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目前有8笔贷款业务正在有序推进之中,待银行履行手续完毕即可放款。深度参与唐山市农业产业化增信基金试点,安排专人负责贷款企业的推荐审核,缓解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难题,上半年完成贷款3笔。

3.打造高水平农村电商平台。发挥“供销e家”市级电商平台作用,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电商网络融合发展,形成网上交易、储藏物流、终端配送一体化运营,全力打造“网上供销社”,逐步解决为农服务“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

4.继续抓好扶贫脱贫工作。按照省社、市委市政府及市供销社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积极组织、扎实推进扶贫脱贫工作。及时督导各县(市)区供销社与扶贫部门有效对接,充分掌握当地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开展消费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和走访慰问等活动,帮助贫困户相对集中村销售农产品,想方设法增加贫困户收入。

四、完善供销集团管控运营,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升级

全面开展“集团改革突破年”活动,进一步完善大资本、大财务、大人力管控体系建设,促进集团迅速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1.管理体制日益完善。健全集团领导班子,明确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确定了集团各部室职责分工。结合实际,制定规范一系列规章制度,全面加强社属企业的人力资源、财务审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2.经营网络不断健全。对农资、农产品、日用品、再生资源、食盐等流通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建立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废旧物资回收”于一体的现代流通网络。全市24个农资配送中心、2260个农资配送网点,优质化肥供应量占市场份额的70%以上;1372家日用消费品连锁网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网络。市供销社面向服务“三农”新成立的农业开发投资公司、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公司、惠农网络运营公司等在为农服务中的作用初步显现。

3.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科创中心项目成立专门项目部,正在推进招投标工作,下半年全力推进开工建设;供销社区生鲜店承接7家直营店建设任务,开平区新城璞园店已开业,路北区骏安园店即将开业,3家店正在进行洽谈中;花乡果巷特色小镇加快推进智能温室、水韵乐园等基础设施,开展音乐节、梨花节、牡丹节等宣传活动,社会及经济效益逐步显现;翔云大厦已完成配电室工程基础性工作,顶管施工正在进行,力争年内交付使用;生姜市场谋划建设恒温库,加快生姜品牌注册;电商运营平台与3家一线电商平台对接合作,增加线上销售新品;唐山供销特来电新能源,推进与多家新能源及大型物流企业对接洽谈,在全市建成充电站231座,充电桩2325个。

存在问题

上半年,市供销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和不容忽视的挑战。一是综合改革在全市发展还不平衡。“点”与“面”的关系处理得还不够好,在“点”上还不够高,在“面”上还不够广。二是供销集团实力较弱,闯市场的能力不足。管控运营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依然制约供销社发展。三是人才匮乏问题突出。缺少懂市场、会管理、有思路、有创新、敢进取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以解决。

2019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市供销社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为农服务为宗旨,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为唐山加快实现“三个努力建成”“两个率先”贡献供销力量。

一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彰显新作为。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年”活动,全力推进花乡果巷特色小镇建设,总结推广“农权贷”“政银社户保”金融惠农试点,树立推广更多的改革样板和典型模式。

二是积极推动供销服务转型升级。发挥供销社扎根农村、联结城乡的优势,在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确保完成7家“唐山供销·社区生鲜店”建店任务。加快建设供销系统“线上线下一体化”电商平台。积极培育开发新型业态,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满足群众消费需求。

三是进一步深化社属企业改革。加快社属企业规范发展,转型升级,扎实开展“集团改革突破年”活动,全面落实“大财务、大人力、大资产”运营管理机制,坚持实行开放办社,全面抓好在建项目,加强社有资产管理运营,推动社属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