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是新时代政府赋予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新职能,是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地当如何用”难题的有力抓手和平台,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供销社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积极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加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全力打造综合为农服务平台。
2022年按照唐山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要求和部署,唐山市供销社明确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的思路和举措,积极加强疫情期间前瞻性工作谋划,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功能,打开线上业务办理“绿色通道”,为农服务更加精准,效果显著。
一是强化组织架构,全面完成体系建设。织牢织密全市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架构,按照省规范化建设标准,对乡镇、村级服务站点进行统一牌匾标识,统一制度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再梳理,实现市-县-乡-村“四位一体”组织体系全覆盖。围绕加强基层服务站点建设,指导滦州、迁安、曹妃甸等县级中心相继完成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权力下放、村服务站点工作人员登记等工作,有效提升了体系末端业务宣传、办理和监督能力。
二是突出服务能力,不断拓展服务规模。聚焦打造综合为农服务平台,持续拓展进场交易品种和业务规模,1-4月份完成各类农村产权交易业务175宗,成交总金额7.7亿元,总标的价值额37.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业务指标增长350%,全省业务排名第一。其中办理农村集体资产、农村建设项目招标等“应进必进”业务105宗,进场率达到100%;全力配合省社农服公司,组织开展浅埋滴灌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鉴证业务,涉及农户10000余户,流转土地2.8万亩,助农增收3040万元。
三是注重基础建设,加快提升服务水平。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重点、分批次完成对12个县(市、区)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主要包括新平台操作、农村集体建设项目交易流程和注意事项等内容,有效提升县级中心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组织全市各县级中心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改造工作,及时做好新旧网络平台档案及数据的高标准过渡。目前,全市档案数字化改造率达到85%。
下一步,唐山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推动政策制度体系保障再健全。持续优化服务水平,推动基层网络服务能力再提升。通过为农服务“三下乡”、我为农民办实事、党建与业务相融合等多种渠道,加强基层农村产权交易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提高乡镇、村级农业管理人员进场交易和风险防范意识。在疫情允许的情况下,启动第三轮乡镇、村级业务轮训工作,实现专业技能入乡、宣传资料入村、政策知识入户。全面优化配套服务,推动综合为农服务功能再拓展。加强与银行、评估等金融机构合作,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问题,有效撬动工商资本向农业农村集聚,增加农民和村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和活力。